中医看病,讲究的核心就四个字——辨证施治。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理,《黄帝内经》里早有明训:“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说白了就是得把病的来龙去脉摸透,揪出藏在表象背后的根由。
要是个大夫不懂辨证,光凭症状开方,那顶多算摸到点皮毛,治不好根本;
唯有把辨证的规矩嚼碎了、吃透了,还能根据病人的情况灵活调整,才能敢碰那些西医犯难的毛病,甚至面对疑难杂症也能有自己的章法。
而这辨证的第一步,关键就是先抓住 “主病” 是什么、“主症” 又在哪——主病定了方向,主症找到了突破口,后续调治才能不跑偏。
▼全文3384字 阅读约10分钟 建议音频听文章篇幅较长,大家耐心读完、听完,定能受益匪浅前言:
坐诊这些年,常有患者攥着我的手问:“张大夫,我这手抖跟别人不一样,是不是治起来更难?”
也有家属着急:“我家老人又抖又僵,年轻人也有得这病的,是不是治法不一样?”
其实我想说:帕金森这病,甭管你是六十岁的老人,还是四十岁的中年人,男的女的,症状是手抖为主还是僵硬更重,绕来绕去,核心病机就四条道。
不是我故弄玄虚,是这些年看了几千个患者,摸透了这病的“脾气”——把这四条摸准了,再对症调,身子就能慢慢稳下来。
图片
正文:
一、第一条:肝脾不和,气机郁了,风就跟着来
很多人觉得帕金森就是“肝风内动”,光用天麻、钩藤熄风。
可我碰到不少患者,手抖跟情绪绑在一块儿:一着急、一紧张,手就抖得厉害;跟人聊天、心情放松,抖就轻点儿。
这不是单纯的风,是“肝脾不和,气郁生风”。
《黄帝内经》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管情绪,也管筋脉;“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脾管运化,也管气血。
要是肝老憋着气(比如爱着急、爱琢磨事),气就堵在肝里,肝属木,木克土,脾就被“欺负”了
脾弱了,气血生得少,肝没血养,就容易“燥”,燥了就生风;气堵得久了,也会化火,火往上窜,带着风一起动,手就抖了。
去年有个42岁的患者,刚确诊帕金森半年,主要是右手抖,开会发言时最严重,平时还总觉得胸口闷、不想吃饭,有时候还嗳气。
我摸他脉,弦得像按在琴弦上;看他舌头,苔薄白,舌尖有点红。这就是典型的肝脾不和,气郁没化火,但已经影响到脾了。
之前的大夫给开了天麻钩藤饮,吃了一个月没见效。
我跟他说:“你这不是单纯的风,是气堵了,得先把气理顺,脾养起来,风才会平。”
给他用逍遥散打底:柴胡疏肝,当归白芍养肝血,白术、茯苓健脾,再加郁金理气,牡蛎重镇止颤。
吃了两周,他说“胸口不闷了,吃饭香了,开会时手没那么抖了”;又吃了一个月,手抖减轻了大半,只有特别紧张时才偶尔颤一下。
你看,不是风难平,是没找到风的根——气郁解了,肝脾和了,风自然就没了。
图片
二、第二条:脾肾两虚,痰湿堵了,筋脉就僵了
帕金森患者里,十个有七个脾胃弱。尤其是年纪大的,吃点凉的、油腻的就腹胀,大便要么粘马桶,要么好几天不解。
这不是小事——脾弱了,生不出气血,还会生痰湿;肾跟着虚了(人老肾先衰),水湿排不出去,痰湿就越积越多,堵在经络里,筋脉又僵又沉。
《景岳全书》说“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非肾不温,肾非脾不养”,脾肾是连着的,脾弱久了肾会虚,肾虚久了脾更弱。
有个65岁的患者,帕金森3年,主要是肢体僵硬,穿衣服得老伴帮忙,走路像个木偶,转身特别费劲,还总说“身上沉,像灌了铅”。
看他舌头,苔白厚腻,舌边有齿痕;摸脉,沉细无力,问大便,三四天一次,还粘马桶。
这就是脾肾两虚,痰湿阻络。
之前的大夫给开了左归丸填精,吃了两周,僵硬没轻,还更腹胀了。我跟他说:“你这痰湿堵得厉害,先别急着补,得先把痰湿化掉,脾胃通了,补药才能吸收。”
给他用六君子汤合二陈汤:党参、白术、茯苓健脾,陈皮、半夏化痰,甘草调和,再加薏苡仁祛湿,桂枝通阳(阳气能推着痰湿走)。同时让他每天喝小米山药粥,别吃生冷油腻的。
吃了两周,他说“肚子不胀了,大便也通了,身上没那么沉了”;又吃了一个月,僵硬减轻了,能自己慢慢穿衣服,走路也稳了点。
这就是“先化湿,再补养”——痰湿没了,筋脉通了,僵硬自然就轻了。
三、第三条:肝肾阴虚,筋脉干了,就容易颤
有些帕金森患者,不只是手抖,还总觉得口干、眼睛干,夜里盗汗,大便干硬,舌头红得像剥了皮的荔枝,没什么舌苔。
这不是火大,是 “肝肾阴虚,筋脉失养”。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阴虚了,精少了,肝血也会不足;肝血不足,筋脉稍微有点虚风,就开始颤。
《黄帝内经》说“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阴虚还会导致髓海空虚,脑子指挥不动筋脉,动作就越来越慢。
有个58岁的患者,帕金森2年,手抖伴口干、眼睛干,夜里盗汗,醒了之后就睡不着。
看他舌头,光红无苔;摸脉,细数。之前的大夫给开了天麻钩藤饮,吃了一个月,手抖没轻,口干更严重了。
我跟他说:你这是阴虚,不是实风,用天麻钩藤这些平肝的药,会越用越干,筋脉更没滋养。
得先补肝肾阴,把筋脉润起来。
给他用杞菊地黄丸合大定风珠:熟地、山萸肉、枸杞补肾阴,菊花清肝,龟板胶、阿胶填精,白芍柔筋。
吃了两周,他说“口干、盗汗轻了,能睡着觉了”;又吃了一个月,手抖减轻了,眼睛也不那么干了。
这就是“滋阴才能息风”——筋脉润了,没那么脆了,颤自然就轻了。
图片
四、第四条:心肾不交,神机乱了,动作就慢了
帕金森患者里,还有一类人,不光手抖僵硬,还总心慌、失眠,记性差,反应也慢,别人跟他说话,得等半天才能回应。
这是 “心肾不交,神机失用”。
心属火,肾属水,正常情况下,心火往下走,能温肾水;肾水往上走,能清心火,这叫“水火既济”。
要是肾水不足,不能往上浇心火,心火就会往上飘,心慌、失眠;心火飘了,不能往下温肾,肾水更凉,神机(脑子的功能)没了温养,就会变迟钝,动作自然慢。
有个62岁的患者,帕金森4年,动作慢得像电影慢镜头,穿袜子得用10分钟,还总心慌、夜里醒3-4次,醒了就琢磨事,越想越睡不着。看他舌头,舌尖红,苔少;摸脉,细数。
之前的大夫给开了安神补脑液,吃了没用。我跟他说:“你这不是单纯的失眠,是心肾没接上,得让心火往下走,肾水往上走。”
给他用交泰丸合天王补心丹:黄连清心火,肉桂引火归元,生地、麦冬、天冬滋阴,远志、石菖蒲开窍醒神。
吃了两周,他说“心慌轻了,夜里只醒1次,能很快睡着”;又吃了一个月,动作快了点,穿袜子只要5分钟,跟人说话也能及时回应了。
这就是“心肾相交,神机才能醒”——脑子清楚了,动作自然就不慢了。
五、这四条不是“各走各的”,得整体看,别拆着治
有人会问:“张大夫,我又手抖又僵硬,还口干失眠,是不是四条都占了?”
还真有可能。帕金森的病机不是“一条道走到黑”,很多时候是搅在一起的;
比如肝脾不和久了,会连累脾肾两虚;脾肾两虚久了,又会导致肝肾阴虚;最后心肾也跟着不交。
有个60岁的患者,一开始是肝脾不和(手抖、胸闷),没好好治,后来发展成脾肾两虚(僵硬、腹胀),再后来又添了肝肾阴虚(口干、盗汗)。
我给他调的时候,没只盯着一条,而是先疏肝健脾(逍遥散加减),再化湿补肾(六君子汤加减),最后滋阴(杞菊地黄丸加减),一步一步来。
三个月后,他说“手抖、僵硬都轻了,口干盗汗也没了,跟没生病似的”。
这就是“整体辨证”——不能见手抖就熄风,见僵硬就化痰,得看哪个病机占主导,先解决最急的,再调理根本。
图片
最后:
帕金森这病,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难在很多人没摸准病机,瞎用药;不难在只要把这四条摸透了,对症调,就能看到效果。
还有个关键:别忽视情绪。帕金森患者十有八九爱着急、爱琢磨,情绪越差,肝越郁,病就越重。
所以调病的同时,得调情绪,别老想着“我这病好不了”。
记住:帕金森不是绝症,更不是老了就该这样。
我把这些心得写出来,希望能帮到有缘人,哪怕能让一个患者少走点弯路,我也觉得值了。
题外话:
大家多多留言,投票下期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期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