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关注点始终是中小学教师热议的焦点,一是条件苛刻名额有限的职称晋级能否按照教龄自然晋升,二是长期不变标准过低的教龄津贴能否适当提高标准。因为这两个关注点都涉及教师工资待遇的整体提升因而按照教龄自然晋升职称和提高教龄津贴标准的呼声一直都很高涨。
很显然,老师们的这两个呼吁都与教龄密切相关。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实施的初衷就是通过职称级别的逐级递增相应地激发教师从教积极性并激励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换句话说,要想获得较高级别的职称等级,教师就需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与之相匹配。
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并不一定就会随着教龄的逐年增加而逐渐增强和提高,教龄的增加无疑会让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丰富,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不等同于较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这两者之间有着较大的本质区别,关键在于能否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经过长期的得失总结提炼成教育教学理念。
按照教龄自然晋升职称是跟业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毫无关联,是一种普惠性的大锅饭式的职称晋升,这明显跟实施职称晋升制度的初衷相背离,因而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就算有些地方实行的乡村教师职称晋升的倾斜政策也不是只要达到规定的乡村从教年限就可晋升直聘,还要符合职称评审本身的相关条件。
老师们非常熟悉的而且实行了三十多年的3、5、7、10四个等级的教龄津贴随着工资水平的不断增长愈发显得可有可无了,已经无法达到实施教龄津贴的最初目的了,因而与时俱进地提高教龄津贴标准的呼声也是逐渐高涨,但相关部门以前做过解释,教龄津贴标准已与薪级工资里体现的教龄工资重叠了。
这样的固定不变的教龄津贴标准还有可能提高吗?应该说已经没有全国统一提高的可能了,虽然之前教育部在回应老师们的关切时曾经说要协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但相关职能部门之后已经明确提出教龄已在教师的薪级工资中体现出了它的价值含义,言外之意就是不会再单独提高标准了。
薪级工资与教龄和现有职称任职年限密切相关,薪级工资里的薪级数是由教龄(工资套改时加上在大专院校学习时间)和现有职称任职年限综合得出的,并对应着不同的薪级工资标准。教龄津贴标准在2021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得到明确要提高,教育部随后将提高教龄津贴标准列入了2022年和2023年的工作要点。
尤其是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第五大点的第十二小点明确提出研究提高教龄津贴标准,之前教育部提出要推动提高,虽然提高教龄津贴标准之前多次被提及,但至今仍无任何有关教龄津贴标准已得到提高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2021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调标,这次也就是最新的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调标中的薪级工资标准增幅较大,体现出了工龄或教龄的优势和价值。这样说来,薪级工资摆在那,老师们与教龄相关的两个呼吁也就是职称按教龄自然晋升和教龄津贴标准提高很难有实现的可能了。
股票配资期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