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最近,江苏有个叫苏超的足球联赛,突然成了全国热搜上的常客。
不是因为踢出了什么国际级球星,也不是因为有大牌外援加盟,而是一场普通的业余比赛,竟然能吸引几万人现场围观,甚至带动整个省份的旅游、餐饮、住宿全行业暴涨。
这事儿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江苏真把它玩成了现实。
一、一场球赛,能有多疯狂?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周末傍晚,你坐在体育场里,身边是几万个挥舞着荧光棒、穿着五颜六色队服的球迷,有人举着南通早茶,天下无敌的灯牌,有人喊着南京盐水鸭。
赢了我请你吃的口号,甚至还有人直接把苏超logo印在T恤上,边看比赛边刷手机抢酒店折扣券……
这不是演唱会,也不是商场促销,而是一场业余足球联赛的日常。
就在上周,常州队主场对阵南京队的比赛,3.6万张门票被76万人抢空,开票当天服务器直接崩溃。
更夸张的是,南通队和宿迁队的比赛还没开始,首轮放票就有64.9万人蹲点守候,黄牛票价格翻了5倍依然供不应求。
有网友调侃:抢苏超球票比抢周杰伦演唱会门票还难。
但江苏人显然不满足于看热闹。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现场氛围,南通市直接在广场、公园、商业街搞了34个第二现场,用大屏幕直播比赛。
你要是没抢到票,拎着小龙虾和朋友去路边看直播,照样能体验到万人狂欢的气氛。
二、文旅消费,被一脚踢热
苏超的火爆,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江苏的文旅行业。
美团数据显示,江苏省暑期文旅预订量同比暴涨41,扬州、南京、苏州的旅游订单甚至冲上了全国前十。
更狠的是,外地游客带来的餐饮堂食订单,6月单周就增长了49%。
有人算过一笔账:
一个外地球迷来江苏看一场比赛,平均会住两晚、逛三个景区、吃五顿当地美食,人均消费轻松破千。
为什么一场业余比赛能撬动这么大的消费?
首先,江苏人把吃 玩明白了。
常州赛区推出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结果本地萝卜干销量直接翻番;
扬州景区喊话球迷凭票根打八折,瘦西湖旁的饭店老板娘笑得合不拢嘴:
以前周末一天卖50桌,现在翻台都来不及。
甚至有球迷专门坐高铁来吃一碗正宗的扬州炒饭,吃完再赶回上海上班。
其次,江苏人把玩玩出了花样。
宿迁直接给外地球迷送福利:只要出示客队身份证,就能免费逛项王故里、三台山森林公园;
淮安盱眙更狠,球迷凭票根买龙虾打九折,游客挤到店家喊龙虾都煮不过来了。
最绝的是南通,有酒店推出球票住店八折+定制火锅烧烤的套餐,前台电话被打爆:
今晚还有房吗?我带全家人来看球!
三、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苏超的爆火,绝非偶然。
它的成功,藏着三个关键密码。
第一个密码:群众基础硬核
江苏是中国足球的老江湖。全省有5支职业俱乐部,民间足球氛围浓厚。
这次苏超联赛不限制普通人参加,只要你是江苏户籍、年满18岁就能报名。
于是,工地上扛水泥的、写字楼里敲键盘的、菜市场里卖菜的,统统能上场踢球。
有网友说:看比赛就像看隔壁老王打球,亲切得不行。
第二个密码:z府敢下血本
江苏省z府把苏超当成了拉动经济的超级IP。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场地支持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直接把办赛成本砍半。
更狠的是,各地文旅部门联合310家企业搞票根经济:
你只要拿着球票,吃饭打折、景区免票、酒店降价,甚至还能让酒店帮你寄存行李、托管宠物。
有游客感叹:这哪是看球?明明是拿着一张全能卡畅游江苏。
第三个密码:创新玩出花
江苏人深谙流量密码。他们把足球和文旅、文创、夜经济全绑在一起。
比如扬州景区推出足球+住宿+演艺套餐,常州搞出苏超联名帆布包、冰箱贴,连球员名字都成了网红梗:
南京大胜南通狼兵徐州猛虎……
有人开玩笑:这联赛还没踢完,江苏的文创产业链已经铺满了淘宝首页。
四、全国都在抄作业
苏超的成功,让其他省份坐不住了。
广东直接宣布:粤超联赛7月开打,连球场都限制职业球员参赛;
四川也放出风声,要搞巴蜀雄起杯川超联赛,连村超贵州都坐不住了,今年刚推出足球发展十年规划。
有专家说:这哪是足球联赛?分明是各省抢流量、拼经济的新战场。
其实,苏超并非孤例。
去年贵州村超靠民族歌舞和草根球员,一年带火全县旅游,收入暴涨83亿;
浙江义乌靠小商品+直播,把国际商贸城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这些案例背后,藏着一个共同逻辑:
中国经济正在从大基建拉动转向流量经济驱动。
谁能抓住人心,谁就能赚到钱。
五、苏超启示录:中国市场的魔幻现实
苏超的故事,给我们三点重要启示:
第一,中国人不缺消费意愿,缺的是能戳中他们的玩法
很多人总说年轻人没钱了消费降级,但苏超证明:
只要产品够有趣、够接地气、够有参与感,老百姓依然愿意掏腰包。
毕竟,谁能拒绝看球+吃龙虾+住五星酒店只要八折的诱惑呢?
第二,地方z府可以很灵活,也很敢赌
过去我们总觉得z府只会修路盖楼,但江苏这次用行动证明:
只要给政策松绑,鼓励市场创新,政府和企业能玩出1+1>2的效果。
比如票根经济,本质就是z府搭台、企业唱戏、游客买单的三方共赢。
第三,中国经济的韧性,在于草根力量
苏超没有职业球员,没有天价转会费,甚至没有央视直播,但它靠民间热情、地方支持和互联网传播,硬生生造出了现象级流量。
这像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很多奇迹:
义乌的小商品、曹县的汉服、沙县的扁食,都是从最基层的草根需求出发,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
六、未来会怎样?
目前苏超整个赛季预计能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多万元。
但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如果这种模式能复制到全国,未来可能会出现川超带火火锅、粤超拉动早茶、蒙超带旺烤肉的局面。
到那时,中国的每个省份,都能靠自己的特色联赛打出一张经济新名片。
当然,质疑声也有。
有人担心苏超只是短期流量泡沫,热度一过文旅消费会回落;
也有人指出,这种模式依赖地方z府补贴,长期可持续性存疑。
但至少现在看来,江苏已经找到了一条低成本、高回报的经济突围之路:
用一场球赛点燃全民热情,再用热情转化为真金白银。
这世界正在奖励懂整活的人
苏超的故事,像极了当代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
它不靠砸钱、不靠明星,而是靠接地气的创意、敢试错的勇气和全民参与的热情,硬生生把一场业余比赛玩成了现象级IP。
正如网友所说:以前觉得看球是花钱,现在发现看球是赚钱。
省了旅游费,还能顺便吃龙虾。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在新闻里看到海南冲浪联赛带动椰子销量翻番云南野生菌联赛让菌汤锅底脱销时,别惊讶。
因为这个时代正在悄悄奖励那些懂生活、会整活、能折腾的人。
而江苏,已经抢先一步,踢进了这个新世界的黄金球门。
(全文完)
股票配资期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